教研活动
我校基础教学部召开23年第九次教研会
发布日期:2023-04-19 浏览次数:401
教研活动,顾名思义,就是搞好教学研究工作,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活动形式。长期坚持开展教研活动,有利于及时地传递新的教学信息,推广教学经验,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。
4月19日基础教学部召开第九次教研会,具体如下:
一、学科组长会议
参会人员:
基础教学部副部长:武孟洁
语文学科教研组长:王亚
数学学科教研组长:张海鑫
英语学科教研组长:宣兴燕
政史学科教研组长:刘婷婷
体育学科教研组长:孔令国
二、会议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点:
1. 备教材,吃透教材,重点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。做到重点突出、难点分散。
2. 备学生,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;针对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,熟悉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习惯;站在高考角度来审视教材,来探索学生怎么学,教师怎么教,从而制定出教学进度表。
3. 备教法,一般包括:讲授法、问答法、讨论法、演示法、情境教学法、情感陶冶法、练习法、读书指导法、目标驱动法等,备课时合理选择教法。
(二)“教”教学过程
1. 复习提问:记忆型提问,比如汉字的音形义、数学公式等等;理解性提问,比如刚学新概念后,并不是马上就能理解,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,促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比较清晰的理解;分析性提问,导学生探索解题思路的提问;效果性提问,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问;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把握问题的难、易程度。
2. 导入新课:采用直接导入、复习导入、实验导入、案例导入、设置悬念导入、情景导入等流线型方法导入新课。
3. 新课讲授:讲授新课,针对不同教学内容,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;分析探究,课程中重点知识详细教授做到突出重点,分散难点;课堂练习,设计面向不同学生,有层次、有坡度、有密度、有目标;拓展延伸,有针对、有兴趣、有深度、有分寸。
4. 课堂小结:总结本节课所涵盖的知识点、重点、难点。
教学反思:每节课后要有教学反思,老师要认真总结这堂课的得与失。
(三)“改”作业布置批改
1. 作业布置:学科组集体研究,同年级、同专业做到基本统一,每个班级要在任课老师的统一协调下,有目的的合理布置各科作业,各班可在规定作业基础上增补而不删减;作业设置符合针对高考题型的原则;作业设置要考虑知识拓展性,形式的多样性。
2. 作业频度:技能班作业一周不少于一次(非理论课例外);对口班二年级每两课时一次作业;一次测试折算两次作业,一次考试折算三次作业。
3. 作业批改:批,分为粗批 精批;改,分为略改(只指出错在哪)与详改(改错为正);详改量不少于二分之一;作业、测试、考试批改要及时。
